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工作动态

【广西百年水文站】桂林水文站:百年风雨守初心 历代传承谱华章

2023-03-10 09:34     来源:自治区水文中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千年漓江奔流不息,百年水文谱写华章。桂林水文站始建于1915年,坐落在著名的世界最美河流之一——漓江之畔,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桂江的重要控制水文站、国家重要水文测站。桂林水文站水文资料保持连续完整,历年来为桂林市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生态保护、维护河湖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广西水文系统文明测站”“广西水文系统五好达标站”“广西水文系统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等称号。

百年风雨 砥砺前行

1915年12月,前广东治河事宜处在桂林市解放桥设立水尺,委托伪桂林水上警察厅观测水位,收集桂江水位资料,保障漓江通航。自此,桂林水文站正式诞生。

桂林水文站站址经历了3次搬迁,最开始位于现桂林市解放桥下游约400m处,1936年迁至现桂林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四医院处,1957年定于现址,位于七星区穿山乡渡头村桂江上游漓江河段左岸。站名也历经多次更名,1915年设名为水文站,1916年改为雨量站,1933~1940年改为桂林水文气象站,1940年改为桂林水文站,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桂林水文站曾5次变更隶属关系,解放初期由水利电力部珠江水利工程总局接管,后属广西气象局,1964年上收水利电力部,1969年划归桂林市,1981年由自治区水利电力厅水文总站(1994年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2019年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中心)管理。

20世纪30-40年代,桂林水文站采用浮标法、流速仪测流,没有缆道。新中国成立后,测站职工参考各种资料,开拓创新,组织手绘缆道测流设备图纸,自己组装测流设备,大大提高了流量监测的准确性。70年代,桂林水文站淘汰了代表性不够和精度较差的测验设施,开始采用自记水位计、自记雨量计等先进仪器。当前,桂林水文站从最初的只有水位观测发展到现在水位、流量、含沙量、降雨、蒸发、水温、岸温、地下水、水质监测等测验项目齐全的国家重要水文站、国家重点报汛站。降水量、蒸发等项目实现自动遥测,引进了GPS、全站仪、走航式ADCP、电波流速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最初的人工报汛也发展成为现在的“预警-预测-预报”一体化工作新模式,不断向水文现代化迈进。

百年风雨洗礼,时间改变的是驻守在水文工作一线的人,却不能改变桂林水文人把脉江河、奋力前行的初心。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桂林水文站紧跟时代的步伐,开拓进取,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推广使用水文新技术、新仪器,测报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升。

防汛减灾 成效显著

桂林市是国际旅游名城,闻名世界的漓江从城中蜿蜒而过。据统计,桂林平均每两年就出现一次较大的洪水,平均每7年即有一次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历次暴雨洪水,桂林水文站加强对水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送工作,先后战胜了“52.6”、“92.5”、“94.6”、“98.6”、“2003.6”、“2016.6”、“2017.6”、 “2019.6”“2020.6”等大洪水,充分发挥了“小机构大服务”作用,防灾减灾效益日益突出。

1998年6月24日,桂林水文站洪峰水位为148.40米,是1936年以来有实测记录的第一大洪水,接近了1915年的148.44米的历史调查值。沿江两岸一片汪洋,桂林市区被淹没面积超25平方公里,市区最大淹没水深达4.0米,市区交通几乎中断,商店、工矿企业被迫停产,受灾人口48.8万人,城区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桂林水文站干部职工不辞劳苦,日夜跟踪监测天气、雨情、水情变化,加强对水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送工作,提前13小时发出洪水警报,提前11小时发布准确的洪水预报,为桂林市防洪抢险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据估算,桂林“98.6”洪水期间,水文情报预报减灾效益约1 亿元。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桂林市政府、市水务局等有关领导亲自到一线现场慰问水文干部职工。

2019年6月至7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桂江、桃花江桂林市城区河段出现超警洪水,其中桂林水文站6月9日出现147.66米的洪峰水位,超警1.66米,7月13日出现146.80米的洪峰水位,超警0.8米。面对严峻汛情,桂林水文站重任在肩,全站干部职工沉着应对,日夜坚守,克服疲惫连续奋战,加强分析研判,全力做好了水文预测预警服务。期间,共发布洪水预报4期,启动应急响应8次,发布水情预警8期,报送各类重要水情信息35期,为桂林市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和转移群众赢得了宝贵时间。

同时,桂林水文站还积极参与漓江上游水库群水文预报调度一体化服务,多次即时测算桂林水文站的洪峰,及其对桂林城区的防洪影响,为地方党委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及时调整漓江上游水库调度方案、发挥水库最大防洪效益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水文的精准水情预报基础上,7月6日至10日,漓江上游四座水库拦截洪量3.11亿立方米,占总洪量77.0%,同时错开了区间大暴雨的袭击,桂林水文站的洪峰水位被削减了近3米,将两场1998年洪灾级别的洪水成功“消弭”,使桂林市27平方公里城区、34平方公里乡镇免遭洪水淹没,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数十亿元,洪水预报的减灾效益达0.765亿元,减灾效益十分显著。

拓展服务 再立新功

近年来,桂林水文站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拓展水文服务,助力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

桂林水文站主动开展水文服务工作调查,对沿河易淹的象山景区、兴进渔坊、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等重点区域进行防洪警戒水位的对接分析、测量,按标准测定防洪警示线,协助海事局对漓江沿线封航水位进行确定及七星区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对辖区洪痕标识测定,防洪警示线设立多达15处,为桂林市城区防汛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真正把水文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等新任务新要求,桂林水文站加强对列入国家和流域重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考核断面开展水量、水质监测分析,从2020年至今,共编写了38期水资源信息月报报送当地河长办,为地方及时了解漓江水量、水质、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现状及变化情况提供服务,助力桂林市河长制服务工作,为强化漓江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水文信息支撑。

为及时掌握桂林市城区局部地下水泉的流量变化情况,桂林水文站于2018年新增地下水泉流量监测项目。通过合理布设监测断面和划分水位级别、合理分析,完整地收集了2018-2022年的地下泉监测资料,对成果资料进行整编,实时掌控了泉水动态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管理及水文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桂林市中心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2017年,中央电视台在桂林设立春晚分会场,桂林水文站加强水量监测及预测预报,及时提供水位调控意见和建议,为春晚桂林分会场漓江水位精准调控及晚会演出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水文服务保障。

在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考察桂林漓江、 2021年3月,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访问中国桂林和考察漓江期间,桂林水文站根据上游来水情况以及水工程调度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测算,提供了漓江桂林至阳朔段精细化的水位预测服务,为考察和访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水文信息保障。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砥砺奋进,一代又一代桂林水文人牢记初心使命,用汗水谱写了桂林水文百年华章。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桂林水文站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全面提升水文服务社会能力,继续为世界旅游名城增光添彩。

图1:1994年6月工作人员向市防办及相关部门汇报水情

图2:1998年6月桂林分局水情科正在进行洪水预报作业

利用电波流速仪测流                 开展水尺零点高程测量

(拍摄于1998年)桂林水文站旧貌  


(拍摄于2023年)桂林水文站新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